聊城無縫鋼管市場改革后的新狀態
造成2014年大部分聊城無縫鋼管廠虧損、無縫鋼管賣出白菜價的根本原因,并非如有些專家所言是由于原料價格上漲、產能過剩、需求端萎縮,乃是整個無縫鋼管行業運行機制出了問題。如果不將這些機制理順,無縫鋼管行業將長期陷于惡性循環之中。就給予大量財政補貼。同時,聊城無縫鋼管廠始終處于僵而不死的尷尬境地。特別是一些大型聊城無縫鋼管廠在經營機制方面存在著人員能進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薪酬能增不能減、產能能擴不能縮的問題,其主要是受當地政府和上級集團干預影響。 另一方面,整個無縫鋼管行業無序競爭環境尚待改善。大型聊城無縫鋼管廠往往容易獲得銀行低息貸款。當聊城無縫鋼管廠出了資金問題,地方銀行不敢貿然對其抽貸,通常還繼續注資。而民營聊城無縫鋼管廠就不會這么幸運了,對于他們來說,一旦停產中小債權人都會上門來催債,企業面臨倒閉并購,所以哪怕微利甚至虧損也要堅持下去。而市場上民企通過低價位惡性競爭,又使聊城無縫鋼管廠叫苦不迭。 首先,要建立市場退出機制,營造通暢、進退有序的市場環境,妥善解決退出企業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理等問題。有進有出,這個市場才能良性運轉,產業才能不斷進步。在這種機制之下,政府只要做好規則制定和監管工作,通過市場的力量自然可以對行業進行優勝劣汰。 其次,通過跨區域的兼并重組,減少目前市場上低價同質化產品的競爭。比如,通過對京津冀聊城無縫鋼管廠進行產業整合,區域內的同質化產品就自然消失,惡性競爭的局面就會得到解決。同時,因為全國是統一的流動市場,可以杜絕兼并重組導致地區性的價格壟斷問題。 最后,對于處于虧損或盈利邊緣的聊城無縫鋼管廠,全面進行混改。通過混改,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甚至控股。利用民營資本的效率和創新,加上國企獲得資源方面的獨特優勢,激發聊城無縫鋼管廠的潛在活力。“混改”的目的,就是把國企目前的僵化機制轉變成適合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以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無縫鋼管賣出白菜價,以及全行業處于虧損邊緣,這無疑給決策層敲響警鐘,如果我們不對這個行業進行深層次改革,那么無縫鋼管行業將永無前途。作為政府部門應放棄對微觀經濟操控,讓無縫鋼管行業完全市場化,所有聊城無縫鋼管廠的興衰皆應由市場說了算。只有通過市場充分競爭、拼殺之后,無縫鋼管行業的產能過剩、惡性競爭、聊城無縫鋼管廠低效率等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聊城無縫鋼管廠在虧損中生產幾乎成了一種常態,很多聊城無縫鋼管廠無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從市場競爭力方面都處于劣勢,可依然生產不停。雖然無縫鋼管行業有其特殊性,關閉高爐對聊城無縫鋼管廠來說實在‘傷筋動骨’,但是如果沒有聊城無縫鋼管廠被洗牌出局,行業始終不能敏銳應對產能變化,那么整個無縫鋼管行業就只能繼續低迷,處在一個‘不死不活’的狀態。” 需求上漲確實會使無縫鋼管行業業績有所反彈,但是要想根治無縫鋼管行業頑疾,需要對聊城無縫鋼管廠“古老”的運營機制進行徹底的改革。聊城無縫鋼管廠現在看重的是短期運營,并未站在長遠考慮的高度,如果聊城無縫鋼管廠對市場需求的靈敏度不能提升,即對產能的控制,聊城無縫鋼管廠實現翻身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