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無縫鋼管廠仍是我國制造業中所有制調整最為滯后的行業
首先,所有制改革的滯后,國有鋼鐵企業比重過高。改革進行到今天,山東無縫鋼管廠仍是我國制造業中所有制調整最為滯后的行業之一,國有企業仍然是我國鋼鐵工業最重要的投資主體。到2010年,國有和國有控股鋼鐵企業仍然占有著我國規模以上鋼鐵企業資產總額的56.9%。山東無縫鋼管廠這在我國制造業中是比重最高的。由于收益與風險、責任與權力、利益之間的嚴重不對稱,國有企業領導人在投資決策時缺乏足夠的動力和約束,投資決策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同時,山東無縫鋼管廠由于有大量低效率的國有鋼鐵企業作“標桿”,即使在鋼鐵工業已經出現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具有效率、管理、成本等多重優勢的民營企業仍然會認為進入鋼鐵工業可以獲得生存和發展空間,投資鋼鐵項目仍然會被視為企業合理的投資選擇。這樣一來,鋼鐵工業的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勢必出現雪上加霜的態勢。 其次,山東無縫鋼管廠地方政府政績沖動和短期行為的影響。我國自1994年開始實行以生產型增值稅為主體的分稅制財政體制以來,山東無縫鋼管廠各地方政府收入主要來自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等。在這種財稅、政績考核體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地方政府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對地方GDP和財政稅收規模及其增長速度貢獻大的鋼鐵工業。為了發展本地鋼鐵工業,一些地方政府不惜利用行政手段,山東無縫鋼管廠把處于其控制中的土地和資金資源的價格壓低到遠遠低于其正常的機會成本之下,對一些沒有達到國家環保準入門檻的鋼鐵企業和鋼鐵投資項目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這種情況下,鋼鐵企業的私人成本必然會大大低于其社會成本,鋼鐵工業投資必然會偏離社會最優投資量。同時,在當前這種財稅體制下,地方政府為了確保稅收特別是企業所得稅不流失,必然會對地區外的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本地區的鋼鐵企業設置重重障礙,阻礙了鋼鐵工業的產業組織結構的優化進程,進而阻礙了落后產能的淘汰和升級進程,加劇鋼鐵工業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嚴重程度。